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国学芸萃 >> 正文
1. 孔子是一个“劳动模范”
我们首先界定劳动的内涵,劳动一般分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孔子是一位脑力劳动者。孔子作为一名教师,是一位终身成长的代表,身体践行了其提出的理念,这也是成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有句俗语,人过四十不学艺。孔子总结自己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说明孔子读《易》是在五十岁之后。《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作为一名教师孔子的是非常勤奋的。孔子的多次强调勤奋而不倦怠的重要性,如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孔子是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打不上来。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是一名终身成长者,发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追求誓言。
2. 孔子轻视体力劳动吗?
在一个历史时期人们认为孔子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理由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的教育也是有专业区分的,孔子本身对农林专业确实也不甚了解。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元的,如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本人是不拒绝体力劳动的,曾提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认为如果能够合法致富,即使做一名驾车者也是愿意的。
3. 孔子劳动观的时代价值
孔子劳动观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儒家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中国经济之所以有强大的韧性,就在于中国人民勤奋不止的生活作风。中国人民能够吃苦耐劳,量入为出,这为战胜经济困难具有重要的民族品质。同时也能够助力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作者:杨立蛟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