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建校伊始设立的政治教研室和1958年7月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87年更名为社会科学部,在培育增长出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法2个本科专业后,1997年组建为人文科学系(1981年成立的德育教研室同时并入),2002年更名为文法学院,2011年11月设立与文法学院合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年12月完成独立设置,是一个长期从事思想政治与人文教育的既有深厚历史积淀又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二级学院。
学院为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4个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5人。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20余门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及相关研究任务。现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研究生、中国传统文化等8个教研部;设有国家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主题园”,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数字思政创新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社会治理与法治中国研究基地,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3个研究所和明德工作室等机构挂靠学院。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现有图书30000余册,订有现刊158种。学院建有校级思政课VR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现有采购+自建资源70余套,在全省范围内建设完成教学与研究实践基地12处。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省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及与人文素质、人文情怀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改革特色鲜明。近些年,先后承担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教改项目、省思政课改革招标项目、省教科规划项目等10多项,教改成果获省、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特等奖等10多项;获全国青教赛、省思政课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省教学创新大赛一二等奖10多项。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2人,青岛市十佳思政名师、青岛市优秀思政名师7人次。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青年教师本科教学拔尖人才计划3人;获校级优秀教师、毕业生“难忘恩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称号40余人次。
学院获山东省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山东省工人先锋号、中共青岛市委高校工委“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多项。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市社科规划课题等50余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发表论文近200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CS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在新的起点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高标准地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属高校领先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与学校地位相匹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