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国学芸萃 >> 正文
山东,古称齐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块沃土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用勤劳的双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描绘了古代壮丽的历史画卷,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史前文明遗址
山东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由于史前文明,缺乏文字记载,我们尚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命名指称这块热土的。不过根据考古学的习惯,我们在山东沂源一代发现的“沂源人”化石,同“北京人”大致处于同一时代,表明山东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山东一带陆续发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其中北辛文化因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而得名,大汶口文化是因为在泰安市大汶口镇而命名,龙山文化则是因为在济南历城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山东一带远古居民被称为东夷族,“夷”从大(为正立之人形),从弓,合起来表示人持弓,《说文·大部》云:“夷,东方之人也。”古代东方部族多以弓箭为武器,因此“夷”又用来指东方部族,传说中的太皞、少昊、后羿、皋陶等都是东夷族的首领。传说舜耕历山,因此历山也叫舜山或舜耕山。
(大汶口文化白陶鬶) (大汶口文化八角太阳纹彩陶)
二、先秦封国地名遗存
夏商周时期,山东一带有60多个小国,如寒、杞、过、有仍、郯、莒、肥、任、鄫、薛、费等。这些小国到春秋时期基本都消失了,但是作为地名却保留下来,成为县级区域单位。如郯国,商朝封国,一直到春秋时期为越所灭,“鹿乳奉亲”就是说的郯国国君,“孔子师郯子”的佳话传诵至今,其疆域核心在今郯城县。莒国在今莒县境内,春秋时期,齐桓公从莒国发迹,“勿忘在莒”这个典故家喻户晓。费国为费地最早的记载是在《尚书·费誓》,是周朝初年伯禽讨伐东夷人在费地发的誓词。后鲁僖公封其弟季友于费,费成为季氏的采邑,成为鲁国附庸,现其地为临沂费县。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存世长达1500多年,后为齐国所灭,其地后为田婴封地。孟尝君时,薛国盛极一时,以至于“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其后薛国废,几经变迁,现为枣庄市薛城区。滕国,周朝封国,孟子曾拜见行仁政的滕文公。后为宋所灭,现其地为滕州市。有的封国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地名成为村级地名。鄫国,夏朝封国,存在1400多年,后为莒国所灭,其故城遗址现为兰陵县向城镇鄫城村。寒国,夏朝时建国,故地现为潍坊市寒亭区寒亭村。
现在山东还有历史超过千年的古县70余个,秦代设置到现在犹存的有16个。
三、古地名是古代文化的载体
地名是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赋予特定地理空间上自然或人文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文历史文化的结晶,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承。通过古地名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现在城镇化进程加速,很多地方沧海桑田,遗址也大都破坏,地名也随之消失或改变。我们一定要有效地保护古地名,留住乡愁,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作者:徐丽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