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心理驿站 >> 心理健康 >> 正文
你是否有过以下犹豫:
当你想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观点时,内心:同学们会不会认为我出风头?算了。
当你想和朋友分享自己取得的小成功时,内心:他/她会不会认为我在炫耀?算了。
……还有很多这种瞬间的场景,都是以“算了”终结。
其实生活中没必要那么敏感,反而感觉钝一点,慢一点,世界更单纯。所以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一个概念:钝感力。
一、什么是“钝感力”?
“钝感力”可以译为“迟钝的力量”,也就对周遭的事物和他人的评价不敏感、不在乎,只专注于事物本身或者自己的目的本身。
钝感力的反义词是敏感,敏感是人的一种能力,而太敏感则是一种病态。太敏感的人,常常会很容易捕捉猜测周围人的情绪,给自己重重的压力,而让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漩涡,从而忽视了自己出发时的本来目的。
二、“钝感力”何用?
1.目的纯粹,打破内耗
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小公务员因在剧场看戏的时,不小心打喷嚏,发现飞沫溅到了前排坐着的将军头上。敏感胆小的他以为冒犯了将军,于是三番五次去道歉,最后惹烦了将军。在遭到了将军的呵斥后他竟然一命呜呼了。
一个人竟丧命于自己的喷嚏,其实,这小文官丧命于他太敏感于达官贵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实中这种例子屡见不鲜,事情本身并不至于让人心累,某种程度上,从事自己选择的事情乐在其中,而人生很多困境,基本都是因为自己想太多事情之外的东西,内耗设置的枷锁。
2、学会调节,相信时间
经常一打开花洒发现水太冷了,于是赶紧往右拧,想让它快点变热。但常常因为焦急会用力过猛拧过头,而此时,水温又太热了,经常需要调节多次才能达到合适的温度。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水传导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并不能马上就到合适的温度。
人生就如同“拧热水”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过犹不及。遇事学会调节,让自己不陷入一种极端的敏感状态,才能让我们活得更舒适些。人生不只三五天,时间和耐心会告诉我们答案。
3、忽略噪音,自我选择
这个时代“噪音”太多,周围的声音、网络的声音,好像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你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我们也冲浪在各种热搜、各种梗中,不能自已,甚至会有某件新闻热点问题而审视自己是否也存在某种问题。对周围的“噪音”太敏感,会让我们变得更怂、更怀疑自己,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忽略一些声音,不是高傲自大,专注于自己、专注于自己的热爱、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别人可以轻而易举的“教你做人”,但是人生需要自己去实践,所以遵从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作者:金淑敏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