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初入大学 >> 经济适应篇 >> 正文
迈进大学,开始理财,不少学生反映钱不知不觉就没了
上网、旅游、下馆子……对部分学生来说,出手“阔绰”的大学生生活又开始了,但过不了一段时间,钱包鼓鼓的日子就变成了“青黄不接”。“月光族”、“负翁”俨然已成了时下大学校园里流行的新名词。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新生,许多家长担忧孩子们能否适应校园生活,尤其是否合理安排自己支出、健康成长更令家长们放不下心。银行理财专家指出,缺乏计划的盲目消费是导致大学生“钱不够花”的直接原因。
半数以上学生“钱不够花”
在学期末或者月末出现“经济危机”的,多数发生在大一新生身上。由于害怕孩子吃亏,一到大学,家长往往将“财政大权”移交到孩子手中,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家住绵阳的李先生无奈地说,他女儿去年考上了成都某大学,没想到5000块钱生活费才用了半个学期。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进大学就做起了“月光族”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新朋友请客、聚餐、上网聊天、周末外出游玩,频繁课外活动也让新生们无所适从,再加上校内名目繁多的社团组织、颇具吸引力的辅修、选修课,新生们的钱包当然不负重荷。
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法律专业的张同学是去年踏进大学的,是个典型的“月光公主”。她说:“我从来都没有记账的习惯,钱都是稀里糊涂地花,等去ATM机取款时才知道已经没钱了。每个月近1000元的生活费往往熬不到月末,最后只好向家里‘求救’。”据调查,目前在成都各高校,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存在“钱不够花”的现象。
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同样面临着压力。川大大四学生王刚告诉记者,他平时只是和同学出去玩玩,上上网吧,但钱往往就不知不觉就没了,也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
不是不够花,而是不会花钱
针对目前与日俱增的高校“月光族”、“负翁”,记者昨日采访了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理财师朱瑞。“其实不是钱不够花,而是不会花钱、不懂得将自己的钱合理分配。”他说,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消费,总认为父母会为自己安排好一切,自己没必要学会理财,这种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尤为突出;另外,加上大学生多缺乏主见,看到心动的物品,就有买的冲动,等到结账时才发现这个月的钱已经所剩不多。朱瑞认为,缺乏计划的盲目消费是导致大学生成为“月光族”、“负翁”最直接的原因。
◆专家支招
从节约的角度出发,朱瑞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理财方案。
对家长:用银行卡“管钱”很有效
朱瑞介绍说,现在的银行卡其实有很多妙用,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可以限制住盲目消费行为。父母可以每月按时给生活费或者一次性存一学期的生活费,并和银行约定按月划款入户。还有就是利用主附银行卡的特点,父母持主卡,孩子持附卡,主卡和附卡共用一个账户。家长凭主卡存款,子女凭附卡取款或消费。这样,家长可以通过银行卡来有意识地控制子女在校的消费情况,轻松实现远程“遥控”。
另外,一些家长怕去银行太麻烦,也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即时汇款、转账或者查询余额。
对学生:个人理财从记账开始
针对大学生个人,朱建议应该有自己的“账簿”,养成记账的习惯,按月份和类别,简单记录每天的开支情况,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
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作后备资金。
学生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用剩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百来元的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对于具备赚钱能力或资金富裕的学生,不妨尝试投资一些小额基金,在“实战”中逐渐提升个人理财的能力。目前,购买基金的最低金额都在1000元左右,国债、货币基金的风险相对较低。
◆老师支招
控制孩子月支出总额
在采访中,川大一位老师强调,“作为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特别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很多富裕家庭中出现了花钱如流水的专职妈妈,这对孩子成长不利”。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固定孩子每个月生活费的数目,不能随意变化,从而控制孩子的消费总额。如今一味提倡节约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理财教育的内涵,因此“将钱花在刀刃上”才是大学生们最能接受的理财方法。
西南财经大学王老师特别指出,大一新生,经验少、阅历浅、自主能力弱,对大学这个“小社会”充满了好奇,盲目参加各种社团、辅修课,结果一无所获,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她提醒新生们,切忌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这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