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初入大学 >> 经济适应篇 >> 正文
逛街上网聚会是主项
“平时大家都在忙着上课,基本上不太花什么钱,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逛街、进超市是我们大多数女生的选择。买零食、生活用品、上网、和同学去K歌等等,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不太花钱,但杂七杂八的多了也挺花钱的。我大概算了一下,我在双休日花的钱至少占到我全月生活费的一半。”西北政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黄振娥说。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王潇翌来自宁夏。虽然不太出去旅游,但双休日她也和许多女大学生一样,最大的消费方式就是逛街、到超市买零食、上网、购买书本杂志。两天时间的花费可以花掉一个星期花费的50%。
和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不一样,法制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高路在吃吃饭、穿衣上,他都不太讲究,但酷爱音乐。在音乐上的花费自然也成为他日常生活,尤其是双休日的主要花费之一。他和其他同学有一个自己的乐队,一个名叫“不是乐队”的乐队,“每个月买CD的费用都在70元-80元之间,最多一个月仅买CD就花了200元。”其次,每个月上网费约100元-150元,也大都是在双休日这两天花费的。
很少上街购物,除了爱上网外,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王龙却有和好友小聚的惯例。“基本上每个星期双休日都会和同学朋友聚一聚,吃饭、K歌是主要娱乐项目。和本校同学吃饭时基本是AA制,但和外校同学或其他朋友小聚时,大家是轮流‘做东’。”王龙说,他每个月生活费约500多元,但双休日这两天累计会花到近300元。
我长见识爸妈埋单
西北政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黄振娥家在广西,爸爸妈妈都是从事个体的。“我挺爱旅游的,上大学这三年多来,先后去了甘肃、宁夏等一些地方。旅游前后大约花了2000元左右。”一提到钱,黄振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唉!都是爸爸妈妈给的。”紧接着,她又补充说:“不过,爸爸妈妈也挺支持我的,趁上学时有空到北方城市逛逛,也算是开眼界吧。给自己长点儿见识,觉得也挺好的。”
西北政法学院法制新闻专业大四学生魏梅,和许多大学生喜欢结伴旅游不一样,外表娇小柔弱的她一直喜欢一个人出去旅游。去年“五一”时,她一个人乘火车去南京旅游,历时5天。问到花费,魏梅自豪地说:“钱是我自己挣的!”魏梅告诉记者,她在一家英语培训班联系了一份家教,“一个月挣了1000元,我就拿这笔钱去南京玩了。”在魏梅看来,用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更有意义!
西安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大三学生李佳是来自贵州的一个爱笑的女孩,旅游是她的爱好。“不过,在上大学期间,我没有去太远的地方,但西安周边的一些知名景点我都去了,还去了陕西省内一些县城。”李佳大致估算了一下,旅游花费大约在1000多元。
“这些钱当然都是家里给的,家里的经济也能承受,但我也不会乱花的。”
给大学新生“五大建议”
建议一:用“旅游年卡”旅游
现在陕西省推行消费旅游年卡,喜欢旅游的大学新生初到西安后,可以去办这种旅游年卡,也可以领略陕西名胜古迹的独特风光。
建议二:节假日“计划消费”
一方面将自己所需要买的东西列出一个清单,划掉可买可不买的,只买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如果要旅游,可将想去的一些旅游点分散旅游,不要集中时间,最好不要赶在“旅游黄金周”去,这样可以省不少钱。
建议三:别让自己成为“月光族”
每个月最好不要把当月的生活费花干花净,尽量留些备用钱,以免有什么事急用。
建议四:生活费分次拿
建议家长不要将学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在开学时全部交给学生,可以逐月打或隔两三个月打到账上,这样可以控制一些自控力不强的学生乱花钱。
建议五:向入室推销者说“不”
新生入校后,常会有推销者到新生宿舍“推销”。这时,千万别买他们的东西,否则只能白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