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初入大学 >> 特别推荐 >> 正文
宪法日的由来
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之所以设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但”宪法日”并非从1982年开始实行。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设立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今年2023年12月4日是我们国家第10个宪法日。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在中国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宪法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最早的宪法是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18年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中国第一部具有实质意义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宪法在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外交及在国际影响上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宪法实践始于1931年,我们党在中央苏区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6年,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1954年,在这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在这之后1975年制定的宪法,受到“四人帮”干扰破坏,比1954年宪法大大倒退了,1978年制定的宪法,因受历史条件限制,仍以1975年宪法为基础。
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是“1982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1982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确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所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宪法也在不断的修订,从1988年到2018年前后共修订了5次,最近一次是2018年。2018年宪法修正案共有21条,其中包括序言的4个自然段和相关条款22条。修正案的内容主要有:(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三)新增“监察委员会”一节,(四)调整国家主席任期,(五)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六)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更名,(七)增加关于设区的市的立法权的相关规定。
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体现在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上。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同时也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作者:高华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