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中华美德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科特点和知识背景,鼓励学生将自身兴趣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找到践行教材所涉传统文化知识点的多种途径。教师可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打造“第二课堂”,探索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形式。
首先,授课教师可指导学生编排传统文化情景剧,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这部分,在“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这一层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作、出演文化情景剧,选取司马迁撰写《史记》、曹雪芹书写《红楼梦》等事例,使学生感受历史名人为撰写鸿篇巨著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会让参与者和观看者,更加尊重礼敬传统文化经典,同时对“追求理想,坚定信念”领会得更加透彻。
其次,授课教师可以和学校团委、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合作,利用学校社团和学生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普及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把握和领会。譬如,选取教材中某一传统文化知识点,通过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的方式,设置相关题目,让学生深度参与分析讨论。因竞赛对知识点的准确度要求很高,会让参与者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查阅文献和书籍。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甚至会成为部分学生今后深造的首选专业。
再次,授课教师要利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强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这一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讲解,可以先让学生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案例,待思想上对诚信有理性认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彰显诚信的历史名城、博物馆、知名企业等,拜访身边讲究诚信的楷模人物。这种“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加深对传统诚信观的理解,也能感悟到传统诚信观能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对学生产生很深的触动,就是立志做一个讲诚信、重诚信的人。如此,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就很好地体现出来。
作者:梁秀文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