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国学芸萃 >> 正文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发起者,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对学生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谙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在教学中会自觉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使大学生在树立传统文化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这本身就是思政课教学的题中之义。
首先,在思想层面,授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如参加教学基本功的岗前培训会、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的专题教学会、普及传统文化的各种研讨会等,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授课教师要主动向专家学者和同行交流,求教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表达自身的教学做法和体会,在集思广益中掌握最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其次,在学习层面,授课教师要主动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把握文化深义,借助解析性作品,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以便恰当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教学中;也可以分析探讨教学论文,加深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点的纵深理解。同时,授课教师还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传统文化的良好道德规范,以自身的道德修为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名片。
再次,在课余阶段,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材,抓取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章节。《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等授课内容,需要授课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比较丰富的章节,并且全面掌握具体的知识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既不能对传统文化知识点讲解得过于肤浅,又要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化的阐析上,还必须和本章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相联系。
作者:梁秀文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