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国学芸萃 >> 正文
什么是“立志”?这个问题乍一看简单,很多青年朋友也都能很快的回答出来:立志就是立下自己的志愿,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是的,当代大学生要成长成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立大志,明大德,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可什么是“志”?这个“志”如何“立”?面对社会上所出现的拜金主义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青年人心无所依而精神贫困的问题,我们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解答?或许王阳明《传习录》中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启发。
《传习录·上·陆澄录》记载了一段弟子陆澄和老师的对话,陆澄“问立志”,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翻译过来就是,陆澄问什么是立志,先生说:“所谓立志,就是念念不忘存天理。若时刻不忘存天理,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像道家所说的‘结圣胎’。这天理意念常存,就能慢慢达到孟子讲的美、大、圣、神的境界,并且也只是从这一意念存养扩充延伸而已。”
首先,这里王阳明所说的立志指向的就是天理,即达到道德完善的至高境界,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我长大了要当飞行员”等类似的具体志向不是同一个意思。
其次,文中所说的“美大圣神”是孟子所说的话,源自《孟子·尽心下》,原文是:“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这段话是评价他的学生乐正子的,按照孟子道德修炼的“善信美大圣神”六种境界,他认为乐正子只是达到了善和信的标准。孟子说:“一个人表现出了让人喜爱的品质,就是善;他的确具有这些品质,没有一点矫饰,就叫作信;这些优秀的品质能够充溢满盈,就叫作美;不但充溢,而且还焕发出很大的人格光辉,就叫作大;那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还能化育天下,净化人心,就叫作圣;圣德达到神妙不可测度的最高境界,就叫作神。”
读到这儿,一些青年朋友会觉得这种神圣的境界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跟自己的生活根本不沾边儿。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就业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先得找个好工作养活自己再说,挣钱才是最重要的。的确,挣钱是很重要,没有钱很难生存,但是,如果我们把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把金钱凌驾于所有价值之上,我们就把人的价值贬低为动物了,把人的生活降格为动物性的生存了,这也正是当下一些人失去精神家园而精神贫困的关键所在。如何摆精神贫困呢?如何在物质富足基础上增进精神的富有呢?王阳明教我们的“立志”,实际上就是教我们确立一种灵性生活,一种超越动物的精神生活。我们当然成不了神,但我们可以通过有价值、有意义的灵性生活,去赋予日常生活一种神圣的意义,从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那么如何过有价值、有意义的灵性生活呢?其实我们早已知晓答案: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就如王阳明所说:“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人生的真谛就是奉献。
作者:徐玉明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