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国学芸萃 >> 正文
又到了天高气爽的仲秋时节。看到菊花盛开,相信很多远离家乡的老师同学都会记起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王维少年时独自一人在长安求取功名,适逢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那么重阳节是什么时候兴起?又有哪些习俗呢?
一、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为什么叫重阳节?原来古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数字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月份和日子都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
重阳节最早起源于天象崇拜。据考证,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有祭天帝、祭祖,以谢上天、祖先恩德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载:“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之名始载于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重阳这一天,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
另一说和道教有关。据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仙人费长房为师。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乡当有瘟疫,你赶快回去,让家人以茱萸系在背上,登高饮菊花酒来避此祸。桓景就带领家人登山插茱萸饮菊花酒,傍晚回去看到家里的猪狗牛羊都死了。费长房说这是这些牲畜代替家人而死。此后插茱萸、饮菊花酒避邪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时节,中原一带天高气爽,菊花盛开,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家人团聚的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佩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用以消灾除病、趋避邪恶。《齐人月令》云:“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情感,古往今来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代伟人毛主席1929年创作了《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激发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三、重阳节的新内涵——老年节
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推行敬老崇孝活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我们国家曾在1989年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作者:徐丽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