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心理驿站 >> 正文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电影《哪吒2》在春节期间爆火,导演饺子缔造《哪吒》系列电影的历程,则是一部理想主义者的奋斗史诗。
一、你的梦还需要你去闯
1942年,由中国万氏兄弟制作,具有浓郁中国古典绘画风格的《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一位日本青年观看后大受震撼,迷上动画艺术。“当时美国《白雪公主》刚刚上映,中国就已经完成多样特效的《铁扇公主》,真是叫人惊异。”10年后的1952年,这位名叫手冢治虫的青年弃医从艺,并以孙悟空为原型创作了《铁臂阿童木》等漫画。
2008年的最后一天,动画片《打,打个大西瓜》在中国内地“横空出世”。这部动画的导演同样是一名弃医从艺的青年。
他就是《哪吒》的导演,饺子,原名杨宇。他的起点与动画并无直接关联。杨宇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医生家庭,按照父母的期望考入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然而,大学三年级时,一次偶然接触动画软件的经历,点燃了他儿时做动画的梦想。
每一次大胆设想、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从敢于梦想开始的。大学毕业后,杨宇决定弃医从艺,正是这一次转身,才有了后来在海内外横扫30余个奖项的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只有短短16分钟,却凝聚了饺子长达3年零8个月的心血。最终,在短片片尾,这位28岁的年轻人用一个长长的名单向前辈致敬。名单上有迪士尼,有万氏兄弟,也有手冢治虫。
二、哪怕前路布满荆棘,我也会坚定地踏出每一步
黑格尔曾说:“‘理性’并不是毫无能为,并不是仅仅产生一个理想、一种责任,虚悬于现实的范围以外、无人知道的地方;并不是仅仅产生一种在某些人类的头脑中的单独的和抽象的东西。”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尽管敢于有梦本身就是一种勇气,而追梦的过程却绕不开艰苦奋斗。
刚开始杨宇吃到的是“啃老”的苦。彼时,国产动画行业尚处低谷,资源匮乏、市场冷清。饺子毕业后进入一家数码公司短暂工作,但很快辞职,开启了长达三年的“啃老”生涯。母亲每月仅1000元的退休金支撑全家开支,其中700元用于还房贷,生活拮据到“衣服没买过新的,食物以素食为主,甚至家中未牵网线”。这种物质上的极度匮乏,反而成为他专注创作的催化剂。
《打,打个大西瓜》成功后,杨宇得到些许机会,但彼时的中国动画市场,大环境依旧艰难,大部分投资方看到项目后,第一个问他的问题是:你怎么才能回收成本?所以之后整整五年的时间,他都没有遇到合适和靠谱的投资方。而在这一段“空档”里,他一边接商单和外包养活自己,一边以继续学习专业电影制作的方式,沉淀和积攒自己的能量。
后来他吃到的是精益求精的“苦”。马克思提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强调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必须通过劳动创造。如今创造性的劳动是当今各行各业突出重围的必经之路。动画行业也是如此。“动画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冷门行业,而且我做的是纯手工逐帧动画,不仅制作周期长,而且成本高,所以我必须得耐心、得毅力。”在《哪吒2》“陈塘关大战”中,上万根锁链在妖兽打斗中要“乱中有序”,海浪要具备“主观能动性”,哪吒的衣纹都从简单贴图升级为“一针一线”刺绣。精彩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孤独与坚持,是无数次推翻重来、精益求精的执着。
三、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后来《哪吒》腾空出世,杨宇说:“如果你问我成功的秘诀,可能就是‘用命换’”。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杨宇的“慢工出细活”和“死磕到底”显得尤为珍贵。他不仅为中国动画树立了新标杆,更以亲身经历证明:唯有在艰苦奋斗中保持纯粹的热爱,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金淑敏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