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心理驿站 >> 正文
自性化历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个体通过整合意识与无意识、接纳内在冲突,最终实现心灵完整与独特自我的发展过程。
从荣格自性化历程的视角去看,哪吒的成长又何尝不是从二元论到一体化的自性化历程呢:
一、阴影阶段的自我怀疑
哪吒一出生便被贴上“魔丸”标签,陈塘关百姓的恐惧与排斥形成认知捷径,使其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他通过恶作剧试图证明存在感,实则是被压抑的阴影(破坏性本能)外显的表现。这一阶段对应荣格理论中“阴影阶段”,即个体开始觉察被社会规训压抑的自我部分。
二、面具阶段的规训与反抗
太乙真人用乾坤圈束缚哪吒的魔性,象征社会通过“人格面具”(如道德规范、他人期待)对个体的压制。哪吒初期抗拒佩戴法器,甚至试图彻底释放魔性,反映了对“被定义”身份的激烈反抗。然而,当他摘下乾坤圈直面天劫时,标志着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接纳”的转变,完成阴影整合的关键一步。
三、整合阶段的共生与超越
与敖丙的“灵珠+魔丸”共生关系,隐喻意识与无意识的融合。两人共同对抗天劫时,哪吒的魔性转化为守护他人的力量,敖丙的“完美面具”被打破,最终实现“善恶二元对立”的超越。这一过程呼应荣格“自性化”理论中“对立面统合”的终极命题。
每个人都有被误解、被贴标签的经历,呈现出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的不一致,在身份认同上出现我是“好人”还“坏人”的自我怀疑。起初,外部评价容易让我们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评判体系,于是我们喜欢那些肯定的,反抗那些批评我们的——认知评价也呈现非黑即白的二元论。
而成长的过程就开始于认知的觉醒——二元论评价体系的崩坏。无量仙翁——神仙也道貌岸然干坏事、申公豹——看似敌人却也心地善良……哪吒也慢慢觉醒,原来黑中可以有白,白中可以有黑,评价体系从外化的二元论转为内在一体化。哪吒喊出的“小爷是魔,那又怎样”、“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就是对自我的接纳和超越,最终达到自性化。
荣格指出,自性化是“成为自己”的终身旅程。其实哪吒之所以打动我们,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哪吒,哪吒的蜕变不仅是个人英雄之旅,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对身份焦虑时的密码。
作者:牛骅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