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初入大学 >> 正文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大家是否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缘起和发展呢?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历史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大家一起铭记历史,踔厉奋发,创建美好生活!
图1:“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新华社发 秦迎编制
一、“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工人们在恶劣、低薪的环境下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加剧的阶级压迫激起无产者的愤怒,他们也逐渐认识到,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1864年,国际工人联合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以来。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各国工人阶级为了实现这个口号,和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斗争。1877年,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罢工,工人阶级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缩短劳动时间,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在工人运动的强压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未得以实行。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并决定于1886年5月1日率领工人们游行示威,举行总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5月1日,美国各地同时爆发了罢工运动和示威游行,20多万工人参加了斗争。这次罢工遭到美国政府大规模的暴力镇压,很多工人被杀害或逮捕。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及抗议随后的宣判,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工人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了“国际劳动节”的前身。
为纪念美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劳动节,各国工人阶级都走向街头举行大规模的游行和集会,争取合法权益。
二、“五一”国际劳动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11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庆祝协约国胜利大会上发表演说,认为协约国能取得胜利,不能忽视“在法十五万华工”的贡献,大呼“劳工神圣”,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强烈共鸣。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工人和群众散发五一劳动节的传单,使“劳工权利”、“劳工尊严”、“劳工神圣”等观念深入人心。1919年5月1日,《晨报》出版“劳动节纪念” 专号,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和现实意义,号召中国工人阶级与国际劳动组织接轨。在当月爆发的五四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进行声援,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图2:《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
19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自1920年2月开始,陈独秀在上海组织力量深入工人群众,筹备“世界劳动纪念大会”。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当日,《新青年》出版的“劳动节纪念号”,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作为该纪念号的发刊词,系统介绍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以及欧美工人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的历史,呼吁“中国工人把它(1920年五一)看成是觉醒的日子”。陈独秀的《劳动者的觉悟》高度评价了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
1921年7月,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人民从此走上了自强自立的道路。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共23条,其中一条是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各民主人士的热烈拥护,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将每年5月1日定为劳动节。从此以后,“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中国人民每年庆祝的节日。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作者:岑怡坤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