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情感天地 >> 亲情 >> 正文
最美孝心少年
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揭晓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名单,来自吉林的王丹、河南的张俊兄弟、内蒙古的梁蓉、甘肃的梁维月、天津的许卓婧、辽宁的钟岳峰、湖南的游柘楠、安徽的袁德旗、湖南的向娜、黑龙江的吴金棋共10名少年获评2014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同时,徐煜岑、马永恩、刘巧红、赵珊珊、王醇营、朱梅瑞、赵春龙、祁文博、国大海、陈迦南、郭杰、李秋鹏、李鸿昆、金旭、熊丰财、刘姿美、涂桦、解洪义、孙玥、孙阳、孙星、马佩瑶、马小龙共23名少年获评2014年度“特别关注孝心少年”。
视频链接:本次公益活动颁奖晚会将于2014年10月10日在央视播出。http://gongyi.sohu.com/s2014/zmxxsn/
2.
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虞舜孝感动天 2.亲尝汤药---汉文帝试疾尝药
3.啮指心痛---曾参心痛感啮指 4.为亲负米---仲由养亲远负米
5.芦衣顺母---闵损痛单感后母 6.鹿乳奉亲---郯子扮鹿求鹿乳
7.戏彩娱亲---老莱子舞彩娱亲 8.卖身葬父---董永卖身葬父
9.刻木事亲---丁兰思亲刻木像 10.行佣供母---江革负母孝感盗
11.怀桔遗亲---陆绩念母怀丹橘 12.为母埋儿---郭臣埋子得黄金
13.扇枕温衾---黄香九龄扇枕罩 14.拾葚异器---蔡顺桑椹感强寇
15.涌泉跃鲤---姜诗孝感泉涌鲤 16.闻雷泣墓---王裒闻雷泣墓
17.乳姑不怠---曾氏守节奉瞽姑 18.卧冰求鲤---王祥卧冰求鲤鱼
19.恣蚊饱血---吴猛代亲供蚊噬 20.扼虎救父---杨香救父手缚虎
21.哭竹生笋---孟宗哭竹冬生笋 22.尝粪心忧---庚黔娄尝粪心苦
23.弃官寻母---朱冒寿弃官访母 24.亲涤溺器---黄庭坚涤母溺器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亲情图片
感谢我读私塾的父母
作者:陈鷟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0日 14版)
我的父亲名叫陈国雅,母亲叫杨芳文。他们都是20世纪30年代生人,幼年都曾蒙学于私塾。父亲的名字还是私塾先生依据《诗经》所取。新中国建立后,又都直接考上中学,接受了现代教育。他们读私塾的时间并不长,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深深地印记在他们身上,后来又影响了我们。
父亲常讲他小时候写不好字,手被私塾先生用戒尺打得红肿发烫,只好用冰凉的砚台冷敷的故事。也正因如此,他练得一笔好字。所以,无论我们的家搬到哪里,逢年过节、单位活动或是乡邻婚丧嫁娶,常常会有人来请父亲帮助写字。写副对联,写个条幅,写张海报,或是写一帧请帖。每到这时,他放下日常琐事,净手,吸烟,再挽起袖子,悬腕挥毫,令来客钦佩,也让我们全家人感到自豪。很多时候,不仅写字,具体所写的内容,也常常是请我父母现场帮助思考。他们似乎有用不完的雅言好词。常常一出手即获得来人的欣喜喝彩。比如,他们给婚嫁人家写的“秦晋之好”“天作之合”,为盖新房上梁的人家写的“紫气东来”“家有余庆”,每每让前来求字的人喜出望外。而等人家走了,父亲常常自鸣得意,用他们俩的名字自我表扬,说此所谓“国风雅颂”“文墨芳菲”是也。
我小时候很多年,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农场。那时候家里连收音机都没有。所以,每天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如果父母在家,多数时候都是听他们“讲古”。一些古典名著和历史故事就是这时候进入我脑子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三侠五义》,还有一些戏剧《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打金枝》等等,听得我们兄弟姊妹如痴如醉。一般都是父亲讲,母亲补充。有的故事片段他们反复讲,我们都听会了。
至于《三字经》《教儿经》《增广贤文》《百家姓》等,就是他们挂在嘴边教训孩子的家常话。多年以后,他们无意间的那些引经据典的唠叨,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比起通过读书得来的东西,父母在生活中的引述和讲述更加形象、生动,令人难忘。
因为受了他们的影响,我很小的时候就对那些古典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虽然并不很懂,但从他们的津津乐道和旁人的钦佩中,隐约觉得那是美的,是高明的。
虽然没有收音机,但我家里有些书,有从外公家继承的,多数则是父亲在省城读书的时候买的。这在当时也是非常难得的。我就曾不无显摆地把一本繁体字的小说《三国演义》塞进书包,带到学校,课间时拿出来装模作样地看。还在晚上睡觉之前,就着煤油灯背上一首并不太懂的古诗。多年以后,当我不断反刍那些古典,不断加深理解的时候,我愈加认识了它们的价值。我理解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不是一句儿歌顺口溜,而是深刻的哲理诗,所以《水浒传》里那个能够震慑住一大群混世魔王的人,并不是个武林高手,也不是个智多星,他的外号叫作“及时雨”!而当我走在追求真善美的正途却招人冷嘲热讽时,就会自然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深刻的义理,华美的辞章,伴随着童年的记忆,一直滋养着我成长。从小学开始,我就爱写作文。我写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讲读。其中的引经据典有恰到好处者,也有差强人意处,但因为古典的优美而常受表扬。其实都是沾了古人的光。于是幻想过当个作家。
然而,为了方便就业,受了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中学学了理科,大学学了水产。但真正工作以后,我发现自己仍然丢不掉传统古典的影响,还是爱看古书,甚至爱写古文,觉得中国几千年来值得骄傲的人文精华大部分在古代,在文史哲一体的传统文化之中。而现当代我最喜欢的毛泽东诗词文章,也有优雅的古风古韵。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又重回了儿时的古典旧梦。重温、深读、博览,文史兼修,古今参悟,尽管艰涩,却乐在其中。有儿时父母的耳提面命,比起多数同辈来,入门早些,也有了些许的基础,所以相对也容易进入一些。
不仅读,我还开始学着创作,想着古为今用。汉赋、歌行、律诗、散文,均有涉猎。甚至尝试过用文言写小说。还用所学为工作和社会服务。我为自己所在的中国海洋大学撰写赋体文《崂山校区记》被刻写在校园,成为大学的人文景观。为青岛市奥运文化雕塑公园撰写的《北京奥运赋》作为主题景观,铸刻在其正门口。受著名作家毕淑敏邀请推荐,为其家乡山东文登市撰写的《昆嵛赋》,被作为当地政府大型宣传画册《昆嵛山》的序言。为袁隆平先生的原种稻大米撰写《五律·咏袁策大米》作为宣传资料的封面。
当然,我的水平离古代先贤实在差得太远。每每诵读古人的名篇,我都情动于衷,感佩之至,甚至心生嫉妒!甚至怨他们用完了好词佳句,写绝了汉语的精妙。而我似乎只能永远地仰其鼻息,拾其只鳞片爪,学得似是而非。我发自肺腑地崇拜华夏文化先辈们的高妙才情。他们的意境邈远,辞约意丰,深刻幽默,音韵流转,无不令人如痴如醉!知道此生只能望其项背,唯愿高智商的后辈学子中能有人踏入这片神圣天地,来为往圣继绝学!
在我眼里,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一幅与中华大地的地形地貌天然神似与契合的宏伟图景:它高起点于犹如青藏高原的《周易》,贯通于同源并行恰似黄河长江的《诗经》《论语》与《楚辞》《道德经》,以崚嶒雄浑如崇山峻岭般的先秦诸子的哲理与气势,迈向广袤无垠如丘陵原野似的诗词歌赋的华彩神韵,走入貌似平阔却甘苦交织的大平原似的戏曲小说的荡气回肠,同时经之以二十四史,纬之以道德伦常,奔向世界文明汇聚的大海洋。
面对着这样的一幅宏伟图景,我只能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叹!
我真诚地感谢读私塾出生的父母,感谢他们领我进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殿堂,使我今生有了一个可以神交的先贤,领略智慧,感受厚重,分享绝唱,栖息灵魂,神游无极的地方。(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