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明德工作室 >> 中华美德 >> 传统美德 >> 正文
一、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称七月十四祭祖节、鬼节,自唐中后期“中元”正式被固定为节名,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农历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诞辰,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七月初一“开鬼门关”,释放出的鬼魂来到人间接受亲人祭拜,于七月三十日返回。因此,各个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里为已故先祖烧制祭祀,祈福消灾赦罪。
二、中元节的习俗
其一,祭祀祖先。墓地祭扫是中元节早期习俗,但时至今日,人们仍旧会在中元节这一段时间里准备水果、香烛去墓地祭祖。向先祖诉说这一年的得失,祈求逝者保佑家人平安,来年大丰收。
其二,放河灯。放河灯也叫“放水灯”,称为“度孤”。人们会在中元节用彩纸、木头做成莲花灯,放置船尾,或者直接点燃灯座上的蜡烛,让其在江河之上随波逐流,普渡孤魂,为先灵照亮回家的路。
其三,吃鸭子。中元节人们还会“杀鸭祭祖”,因为“鸭”和“压”谐音,吃鸭辟邪,可以“压”住魂灵。又因去世的先灵在中元节回家,但奈何无桥可渡,而鸭在水中游,人们会宰鸭子供奉祖先,以求鸭子载先灵回家。吃鸭子是对亡灵的祭拜,祈求家人平安美好、多福多寿。
三、中元节的意义
其一,慎终追远,祈佑安康。“金风送爽赴盂兰,香烛冥钱遍岸滩。袅袅青烟天接地,人间老少盼平安。”人们在中元节通过祭祀来告慰先灵,追念祖先。祭祀的核心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后人对先人的敬爱、追思和不忘本源的情怀,可以让人感念祖先、铭记家风。人们借此节日以丰盛的食物祭祀祖先,表达真诚的感恩和真挚的缅怀,祈求得到先祖庇佑自己的家人幸福安康。
其二,庆贺收成,敬畏自然。中元节处于初秋粮食收获之际,人们在节日上以今年新收农作物进行供奉,向祖先报告秋成,庆贺今年的大丰收及感激大地、祖先对我们的庇佑。我们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要时刻懂得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更要懂得尊重、敬畏自然。虽然世间不存在鬼神,但是大自然和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尊重自然的运行规律,才会得到回报,所以我们要懂得敬畏,约束自己,善待他人。文明社会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烧纸祭祀已不再提倡,但中元节让我们知道自己来处,始终牢记自己的根本,这其中蕴含的不忘祖先和表达思念、感恩的精神内核,需要传承下去。
作者:梁秀文
编辑:岑怡坤 赵怀阳
责编:毛雪婷 牛骅
校对:高华
(本文由明德工作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